有不少人都反馈说:家里在老城区有老房子,想卖、卖不掉……
南昌的新城建设一直在扩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老城的未来会是怎样?
曾经不过江的老南昌人,现在还留在老城吗?
老城区的未来会是怎样,特别是我们作为一个地产号,观察地产行业有这么久了。
对于老城区我们有几个猜想……划重点:以下皆为猜想!
01
人口继续外流至新城区
老城区发展得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土地供应有限,加上产业的转移,人口外流到其他板块是大概率事件。
我翻出了南昌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到,相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南昌有2大区域的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
东湖区&西湖区。

分别减少了5.24万和1.87万人。
而且我在网上还查询到一组数据,从2015年-2020年期间,东湖区和西湖区的常住人口也有明显缓慢减少的情况。

表格里有错别字,这个数据可能看看就好
我再查看了近几年南昌各区土地供应情况,发现东湖区和西湖区的土地供应总计相比较其他区域也是最少的,分别只有506亩和870亩,排在末尾,红谷滩最多。

如果把两组数据整合在一起,我们也不难发现,人口增长最多的区,土地供应也相应较多,比如红谷滩新区,人口和土地供应量在南昌名列前茅。而人口减少的区,土地供应也比较少,比如东湖和西湖区。

排名第一的南昌县,10年来增加人口35.11万,当然,土地供应量应该也不低。
未来,随着东西湖区土地供应进一步缩减,人口或许也会持续外溢。
02
老城区老破小未来停车会变得方便
说到停车不方便的话题,老城区首当其冲。
很多旧的商品房社区,人车不分流,人口居住又密集,停车的难度比老城区还要大,你大概猜到了我说的是哪里。
而未来随着老城区人口持续外溢,加上旧改规划的停车位,停车或许会相对容易一点。
其次是住在老城区的大多人年龄偏大,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

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东湖、西湖、青云谱三个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比名列前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东湖区也是最高的,达到了14.74%。
老城区人少,而这部分人群中老龄人口也不少。
因此这样一来,开车的人更少,停车位或许会比起以前要宽裕不少。
03
学校持续减少,不断合并校区
如上文所说,人口外流;
其次是东湖区0-14岁占比整个东湖区人口的14.06,为全市最低。
由此一来,学校学位空余,学校数量将会减少,合并校区隔几年就会出现。
老城区的学校会走一条缓慢的下坡路……
04
高区无人居住,低区亮灯
老城区的建筑年代更久,而且很多楼,特别是老公房,没有电梯,爬楼很麻烦。

而且那种老房子的挑空比现在的商品房要高,怕楼梯会更累。
有电梯的旧商品房,电梯也老化得比较严重,高层的居住体验肯定不如低层。电梯的加装,需要看实地的条件、谈的条件,以及推进速度也不快……
所以未来老城区的晚上,高楼层的亮灯率应该会更少,低区会亮一点,特别是一楼,老城区的一楼很多都做成了商铺和店面,但是未来……这也是接下来第四个猜测。
05
底商范围逐渐集中,底商价值逐渐减弱
老城区由于早期的住户多,人口密度大,底商一般都开了很多小餐饮店,形成步行街或者小商圈。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不少店铺甚至成了网红店。你天天在楼下吃的一家粉店,可能某天会突然出现在小红书里。
但是随着老城区人口的外流,底商肯定会收缩,而且老城区底商更多的是餐饮店,不比新城区的底商会拥有多种业态。
在老城区,餐饮对楼上住户的居住体验影响更大,油烟、噪音和卫生问题更严重,包括人员冗杂,还存在安全隐患。
我有住在老城区的朋友就吐槽过,楼下开了太多餐饮店导致大白天都能看到老鼠,而且楼上会闻到油烟味,晚上回家的时候外面还有吃宵夜的人,这让她感到害怕。
其次是口罩的影响,对于商业的打击也很大。
一封控,就意味着要暂停营业了,如果反复封控,久而久之,人们会减少去老城区步行街的次数,直到完全忘记它。
如果不是IP足够强的步行街,由于交通管制问题对商业环境是个很大的影响,就像曾经的老胜利路步行街、盈石广场的命运一样。
没有公共建筑城区的底商,会越来越冷清……
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公共建筑的区域,比如公园、商圈、体育馆等设施,人员会持续流动,带动居住氛围以及生活、商业氛围。其实说就是八一馆……
说了这么多,那老城区未来还会进一步发生怎样的变化?
06
价格持续下行,拆迁的性价比浮现
现在老城区的很多老破小可以说是有价无市了,感觉价格比较健康,但实际上成交很少。
曾经占优势的学区属性也在减弱,等到居住价值和学区价值都减弱以后,老城区一些老破小的价值应该就会见底了。
5000?或者更低?
等到更低的时候,拆迁就很划算了……

如果价格何时拆迁的性价比就有了,但会不会拆,谁也不能预测。
价格何时见底?拆迁难度如何,还都是未知。
但对于拆迁我也有两个想法:
1、最好能整片拆迁,整片规划。而不是拆一部分,在老破小里起高楼。
或者拆一部分也行,但规划要成片规划,不给未来留下历史遗留问题。拿地要求我都想好了,配建安置房或公共建筑。
或者改造成文化街区,比如青山湖699、520、绳金塔,划片做IP,打造第三产业。。

2、适度改造吧。
既然第一个建议给到拆迁的建议,因此我甚至觉得老城区的重度改造也没很大必要了,着重解决一下必要性的问题,水电管线之类。未来住的人不多,花太多钱,可能需要算算帐……
有人可能会担心,老城区这种主城拆迁,会不会影响人们对新区的向往。
我只能这个猜想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验证,10年可能都算短,或者更久。
以上就是我对老城区未来的几点猜想,总结一下
1、人口持续外流
2、高区无人、低区亮灯
3、学校持续减少,不断合并校区
4、老城区将出现高区无人居住,低区亮灯的情况
5、商业能力减弱
6、老城区底商范围逐渐集中,底商商业能力逐渐减弱
7、价格持续下行,拆迁的性价比浮现
8、成片拆迁、成片规划
9、不重度旧改,适度改造
10、猜想而已,禁止断章取义
你觉得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0wert.com/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