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加班,难得跟老婆同台吃饭,昨晚,她在饭桌上抱怨:“物价好贵哦,在山姆买菜,动不动就好几百块。”我给她分析了一下,在山姆看似比其他超市费钱,但其实不然。
要知道,山姆的商品都比较大件。一块澳洲进口的牛霖肉动不动就上百元,不过要算单价的话,每斤不到50元,其实比吉之岛、华润、丽日还要便宜,一块牛霖肉买回家,可以吃好几顿。又比如,德国进口的6升装的MENBER牛奶,原本一箱才49块,如果换算成250ML一盒的牛奶,那比特仑苏和金典划算多了。可惜,这款牛奶今年也涨价了,现在要64块钱一箱,不过算下来的单价还是比特仑苏和金典便宜,而且味道也比较好。

牛奶是涨价了
老婆的大学同学FUNNY姐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她曾经预测,山姆在惠州熬不过一年。你想想啊,每件东西都那么大,每次消费都得花不少钱。想买一把菜、一斤肉?不行!只能大包大包地买。而且山姆是实行会员制的,进去消费之前得花两百多块钱办个会员,每年都得交会员费。惠州大把连锁超市,谁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呢?
FUNNY姐的预测不是没有道理的。大概十年前吧,来自德国的会员店巨头麦德龙也曾进军惠州,当年大家对实行会员制的超市还不大了解。麦德龙为了打开惠州市场,曾到我们单位免费派发会员卡,可惜,我当时嫌麦德龙离家远,一次都没去过,浪费了人家送的会员卡。果不其然,水土不服的麦德龙在惠州勉强维持了一两年吧,最后的结果就是撤场。
真没想到,十年之后,山姆进驻惠州,我自己掏钱办了会员卡,还掏钱续了会员。
说起麦德龙和山姆的不同遭遇,老婆有点不解。我又跟她分析了一下。十年前,惠州的人口大概是490万;十年后,惠州的人口是606万(2021年数据)。短短十年,惠州人口增加上百万,新增的人口中有一部分是新生儿,但大多数应该还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人口,他们的消费能力比普通的大爷大妈要强,可以拉动惠州的消费力。过去十年,惠州的经济增长速度还不错,在全省排得上号,有些单位工资涨得很厉害,钱袋子鼓了,消费能力也上升了。综合各种因素,如今的市场消费能力远超当年。
前段时间,我到惠阳润杨溪谷拜访了曾在世界500企业沃尔玛担任管理人员的赵老师,他也曾在国企任职,撰写了十多本商业管理书籍,对国内超市的经营情况了然于胸。

我问赵老师关于麦德龙和山姆的不同境遇,他的看法跟我大同小异。赵老师一直在深圳发展,退休后在惠阳定居,我请他谈了谈对惠州的看法。他罗列了几点,我摘抄一下,内容如下:
一、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对惠州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红利。不论从政策还是建设规划来说,它都会融入到粤港澳经济圈来规划发展,这样必然带动和促进惠州的发展,假如日后深圳惠州的跨市地铁建设列入计划,能够和深圳这边的地铁接驳,能够更好地融合到一起,将来会有很大的质的提升。
二、从过去十年的人口数据变化来看,惠州人口增加了大约有百分之二十五,这个比例说明惠州发展得比较快比较稳。人口增加首先促进了惠州的就业和消费,也同时促进市场繁荣,给商品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和条件,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人口带来的红利,必然会带来消费吧,对惠州经济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三、惠州属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不少人选择来惠州定居。人们感觉到在这里生活更加舒适,而且生活成本比周边的深圳、广州、东莞要低一些,生活压力相对不会那么太大。惠州有不少人过着“双城记”,有的年轻人在深圳上班,在大亚湾或惠阳买房居住;还有一些人在东莞上班,在博罗的石湾、园洲居住。这些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比较强,对惠州的消费也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话说回来。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从单身到为人父,从奔三到奔四,自己本身也有不少变化,主要是慢慢变老了。因为行业缘故,自己的钱袋子没鼓起来,但这座城市确实在慢慢变好,人口越来越多,经济比较平稳。希望未来十年,岁月安好!我们在变老的同时,生活也能越来越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0wert.com/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