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看法都不同。
从农村出去的人大多有乡村情结,即便在外工作几十年,还会始终把老家当成自己实实在在的家。
今天说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说说对幸福的理解。
作为一个不再为工作奔波的人,我对幸福的理解是:
城里有套房,乡下有个院儿,村里有块坟地。
第三个诉求可能更重要!
呵呵!

二
先说城里有套房。
为啥要在城里买房?
如果你在城里工作,不买房是不行的,总不能天天下班不远千里往老家跑吧!即便有个汽车,汽油忽高忽低,光见涨价不见落价;高速公路确实很方便,但此路是人家修的,总是要给人家点买路钱吧!
一一二二,挣那几千块钱的工资,够球用!
这是方便工作。
乡下的小青年,也要在城里买房的。
因为如果在城里没有一套房子,讨个老婆都艰难死了!现在相亲,先问有房没,如果你说老家个独家小院,两层楼,没戏,黄了!
所以家里有几个男孩的,算是开了个“建设银行”,孩子有成色了还好一些,如果孩子一般般,起码当爹的要给孩子交个首付在县城里买套房子!
爹不是当爹的,是当牛做马的!

三
城里有套房,好处显而易见。
一般来说,下楼不远就会有医院,有个啥病了,看病简单一些。
另外,现在城乡的教育差别太大了,一个在村小学上学的五年级学生,见识还没有城市里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多。
今年高考后,农村老家邻居一个孩子想去一趟省城看看,这个高中毕业生上了这么多年学,足迹居然没有离开过自己户籍所在的县!
去省城干啥?
除了看几家博物馆,还要坐坐地铁,唉,农村孩子冤屈啊!
另外,在一个县里,高中都集中到县城了,原来各乡镇的高中都撤了,初中倒是还有,但教育水平不要说和省会大城市比了,和县城的初中比起来都戴草帽亲嘴,差一大截子呢!
如果在城里,起码在县城有一套房,将来孩子的受教育问题就算解决了!
城里非有一套房不行!
但太贵了!
四
即便城里有套房,也不能高枕无忧。
某村一个人,算办了一件差池事,说来大家听听。
当年这个二球货进城干事发财了,在市里买了一套两套房子,把老婆孩子都带城里去了,发誓一辈子不回山窝窝的老家了,老家原有的宅院也不收拾,房子塌了也不管。
其间,正好本村一个人想买宅基地,找到他,他没要多少钱,就把自己的宅基地卖了。
按照政策,宅基地是不能卖的,卖的只能是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并且购买的人只能是本村集体组织成员。
但在农村,一般都说卖宅基地,说是这样说的,别计较。
后来,这个货得了不治之症,临终前给自己的孩子说:在外面混了一辈子了,自己死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埋到自己父母坟地的脚头。
这当然是对的。
关键的问题是,他孩子把他的骨灰装了棺材后回村,根本没有放棺材的地方啊!
农村规矩大,不要说住人的宅院了,就是闲置的宅院,即便是亲哥弟兄的,也不能在里面出殡办丧事的啊!
很是无奈。
他儿子在本家亲朋的建议下,把自己父亲的棺材放到了村边高速公路下的涵洞里,孝子贤孙也不敢乱跑,就在路边野地里搭了个帐篷办了事。
村里人说,都说他怪有成色,从死后这一场事看,他是全村最最没巧的货!
此事传开,这个村以及周边的村,没有人再卖宅基地了。

五
这几年农村宅基地确权,上面一直在修正方案,最早的时候“非农业”不能在村里有宅基地,到后来,父母的宅基地即便你出去了好多年,户口不在农村了,也是可以确权继承的。
这一点,政策还是非常人性化的。
也就是这一点,让那些常年不在老家生活的人有了翻盖老宅的机会,幸甚至哉!
也就是这一点,让那些所谓的“城里人”有了在乡下拥有一个院子的梦想!
发牢骚、骂人是一回事,平心而论,乡村这些年真的变化很大,应该说大多数乡村是宜居的。
起码路都通了,能开车进村;一年365天,几乎不会停电,即便停电检修,也会提前发通知;手机信号是有的,和城里一样有网络信号看电视,还不贵;网上买东西,起码能送到乡镇政府所在地了,没有啥很不方便的;真有病了,县医院的救护车打个电话都能来,尽管需要花钱,但命比钱还是重要的嘛!
应该说,在乡下有个院子,基本上和城市生活很接近了。
六
住在乡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冬天取暖,尤其是中部地区,冬天太冷了,不像东北那嘎达有火炕。
第二,夏天有蚊子,这是很多习惯城市生活的人最受不了的。
第三,天天要有热水洗澡。
其实现在这些花点钱都能解决了。
实在太冷了,就开空调,有点干燥但还是可以克服一下的!蚊虫的事,比较难办,人家蚊虫也是个生命,人家也是一辈子,自己想法把自己的房子封闭好一些,尽量不让这些家伙进来就差不多了。其实现在很多村都修了下水道,污水有地方排放后,和历史上很多人对蚊虫的认知大不一样了。洗澡更简单,反正电够用,一度电五毛六,不贵,装个电热水器完事大吉!
还有些村更先进一些,都通燃气了。
乡下住起来还是比城市舒服的,理由我就不多啰嗦了,没有住过的人想法去住上几天体验体验最好。
七
如果在城里有房子的人,能在距离城市100公里之内的乡下有个院子,那是性价比最高的了。
家里老人有病了,需要去城市看病,好,城里有套房子。
孝子贤孙们周末想回老家了,可以在周五晚上离开城市,到周一早上再返城上班,每周在城里五天四夜,在乡下三夜两天,爽死!
乡下有乡下的好处,也有乡下的好东西,随便到地里挖上点野菜,就够吃上一顿了,省钱!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单单把乡下人都弄到城里去,也不是个啥好办法,这种“两栖人”生活方案,也让乡村有些生机和活力。
八
再说点吓人的。
有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咱真不知道。
但是,据说真打仗的时候,首先被攻击的都是大城市,乡村不是攻击对象,因为一个原子弹太贵了,扔到人口稀少、也没有什么关键设施的农村,据说是狠不划算的。
这我仅仅是听说,诸位不可当真。
总的来说,一旦兵荒马乱,农村肯定还是能呆下去的,不用上下楼,也有水,不中了就钻木取火,地里也有马马虎虎可以保命的吃食。
城里可就玄乎了,没水没电,超市关门,到处是水泥地、楼房,路边是有些绿化树,哪些树皮能救命,知道的恐怕不多!
当然,不会打仗,呵呵!
九
人一辈子就“生死”二字。
死了埋哪里?
城里是有公墓,据说很贵;也有人买房存放骨灰,听起来都瘆人;把骨灰撒到河里海里、找棵树埋到下面,办法都很多,也不是啥球好办法。
我们的传统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入土为安,关键是城里人压根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土”,何谈“安”?
如果不是城中村、拆迁村,大多数乡下农村农户还是有自家坟地的,上面政策很严,要求火化,其实很多火化后还是入土埋掉了。
几千年了,农村都是这么弄的,你把骨灰盒埋到土里,本村人没有谁会去揭发检举,谁要是真去告密了,村里人肯定噘死他(方言:骂人)!

十
坟地这个事,大家知道就是了。
总之,可重要。
记住这三个目标:城里有套房,乡下有个院,村里有块坟地!
三个目标达到了,差不多就算很幸福了!
你以为然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0wert.com/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