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把军旅作家刘亚洲所写的长篇历史小说《秦时月》看完了。看得我心情激荡,心潮澎湃。这部小说是以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秦庭和义军斗争为历史背景,一方面写秦庭内部的权力倾轧;一方面写着起义军同秦军的斗争。
作者应该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小说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在秦廷内部斗争中,作者塑造的秦朝右丞相冯去疾这个形象,其遭遇读后令人唏嘘。毫无疑问,冯去疾不愧为秦朝的国之栋梁,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而且中正耿直,对朝廷忠心不二,但他对赵高的欺上瞒下,一手遮天看不惯而得罪了赵高,无奈秦二世昏庸,赵高权倾朝野,对得罪他的人瑕疵必报。先是赵高设计让冯去疾带弱兵之旅去抗击匈奴的侵犯,想假借匈奴人之手,杀死冯去疾。不料冯去疾去边塞整顿军务,凝聚军心,同士兵同甘共苦,用奇谋大败匈奴。就在即将胜利的时刻,赵高借二世之名下圣旨将冯去疾召回京城问罪,最终冯去疾在狱中屈死,边塞军队因群龙无首大败,最终全军覆没。
冯去疾是个悲剧人物,同时也过于愚忠,明知是赵高陷害,但他认为二世终究会明白他的冤屈,也没有灵活应对,最终在狱中自杀,其家眷也被赵高残忍杀害,尸体扔进兽苑供野兽食之。
而秦廷另一个栋梁少府章邯就不一样。章邯有兵权,率秦军主力同起义军作战,同样他也因为儿子章梦和赵高的侄女婿阎乐发生冲突而怕和赵高结怨,最终逼儿子自杀。小说塑造出章邯这个性格阴狠,圆滑,做事果决的形象,读得让人心惊,感叹人性之复杂。
赵高权倾朝野,历史中它是指鹿为马来试探朝臣的,在小说中写的是他献给二世一盘香蒲,给二世却说是肉脯,并以此来试探朝臣谁站在他这一边,最终史官王昭说出的真相,也被赵高害死。
在义军方面小说塑造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宋留,一个是周文,宋刘是武关义军的统帅,此人身上的有不少缺点,道德呢不是那么高尚,而且比较好享受,私心较重,凡事喜欢算计,身边有美妾作陪,而且他比较好色,年轻的时候因为偷看女人洗澡被人打过,他还有一个毛病,就是爱臭美,觉得自己貌美,天天喜欢照镜子,看到比他美的男子就心生嫉妒,对周文的西征军要求支援的要求,他也不尽心尽力。但是看到他对秦军旬元统帅的骑兵一战中,却显示出超常的军事才能,在战前呢,他看到义军对旬元的忧惧,他先安排亲军到农民麦田的连地皮挖了一块麦子,偷偷放到了军中帐前,然后询问军中视日帐前出现麦子预示什么?借视日的吉言,引发战前的士气高涨,起到一个提振士气的一个作用,然后呢,在龙头渡口有山林地方排军布阵,抢先抢占有利地形,等秦军骑兵主力进攻的危急时刻,却突然拉着谋士范骑到镇上的酒馆喝酒下棋,说我军必胜,把军师吓的全程提心吊胆,最终义军大获全胜,事后宋留流说出了必胜的三个原因,骑兵不宜在山林之地作战,其次今日西北风,敌军从东南而来逆风作战,必败。第三是有利的地形为我军所占领,说的大家心服口服,宋留在此战中表现出颇有大将风范。有点像东晋肥水之战中的谢安的风范,一切尽在我掌握。看的我对他也是好生佩服。但事后他发现秦军统帅旬元长得比他好看,心生嫉妒,先是同意他投降好言劝慰,后又突然变卦变脸,绑了旬元,大肆羞辱后杀了,感觉人性真是复杂。
另一个义军统帅周文是作者唯一塑造的正面人物,德高望重,行事稳重,文武双全,为了救陈胜的岳父只身进入虎穴,进入章邯大营,以民间高手的身份同章邯手下的大将比武,后劫人成功后又是奇计脱险。他的未婚妻王春巧也是个奇女子。善女工,善歌,貌美且性格刚烈。为秦军掳去,最终章邯弄瞎了她的眼睛,弄哑了她的嗓子,放她回去以此来伤害周文,春巧知道了章邯的阴狠,最终未和周文见面,以身殉情。
周文等的援军迟迟不到,而秦军在章邯调度下完成了对周文的合围,准备将周文统帅的西征军一网打尽,小说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让我不禁为周文及义军的前途担忧……毫无疑问,是一场血战,也许会全军覆没。
这篇小说写的的确不错。但网上搜了一下书评寥寥无几,感觉评论没有评论到点子上,也没有什么反响,嗨,一部好书被埋没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0wert.com/961.html